BOK FESTIVAL
  • 主頁 Home
  • M Mode
    • Timeline
  • BOK MOVEMENT
    • 莫莫無日 | There is no day as usual
    • After party
    • 漾——24個關係 | Mirror-24 relationships
    • bpM: 詩 | Poetry
    • 人間機器 | Déjà vu
    • 眼眶 | Or Bit
  • 過往記錄 History
    • 2019 >
      • BOK Movement >
        • ▶︎ 誰倒了這片土地 Falling from the land
        • ▶︎ Time and Toys
        • ▶︎ 半離體 Streaming Steam
        • ▶︎ CHINAME (中文名)
        • ▶︎ Artificial Loneliness
        • ▶︎ 紙慧 Orig.ami
        • ▶︎ 氣色之間 Between the Winds
      • M Mode 24 望德堂社區自定義
      • BOK Plus
      • 票務|Ticketing
      • 平行寫作 | PARALLEL WRITING
    • 2017
    • 2016 >
      • 節目一覽 Programmes >
        • 非常一搏 Give it a Shot
        • 紅 Red
        • 日落是我對你的感覺 Amsterdam Études
        • 愛比資本更冷-Deconstructed
      • 延伸活動 Festival Plus >
        • BOK Club
        • 放映會 Screenings
        • 工作坊 Workshop
        • 平行寫作 PARALLEL WRITING
      • 場地 Venues
      • 票務 Ticketing
    • 2015 >
      • About >
        • Organisers
      • Programme
      • BOK Club
      • Theatre
      • Ticketing
    • 2014
    • 2013
  • 聯絡 Contact
  • 主頁 Home
  • M Mode
    • Timeline
  • BOK MOVEMENT
    • 莫莫無日 | There is no day as usual
    • After party
    • 漾——24個關係 | Mirror-24 relationships
    • bpM: 詩 | Poetry
    • 人間機器 | Déjà vu
    • 眼眶 | Or Bit
  • 過往記錄 History
    • 2019 >
      • BOK Movement >
        • ▶︎ 誰倒了這片土地 Falling from the land
        • ▶︎ Time and Toys
        • ▶︎ 半離體 Streaming Steam
        • ▶︎ CHINAME (中文名)
        • ▶︎ Artificial Loneliness
        • ▶︎ 紙慧 Orig.ami
        • ▶︎ 氣色之間 Between the Winds
      • M Mode 24 望德堂社區自定義
      • BOK Plus
      • 票務|Ticketing
      • 平行寫作 | PARALLEL WRITING
    • 2017
    • 2016 >
      • 節目一覽 Programmes >
        • 非常一搏 Give it a Shot
        • 紅 Red
        • 日落是我對你的感覺 Amsterdam Études
        • 愛比資本更冷-Deconstructed
      • 延伸活動 Festival Plus >
        • BOK Club
        • 放映會 Screenings
        • 工作坊 Workshop
        • 平行寫作 PARALLEL WRITING
      • 場地 Venues
      • 票務 Ticketing
    • 2015 >
      • About >
        • Organisers
      • Programme
      • BOK Club
      • Theatre
      • Ticketing
    • 2014
    • 2013
  • 聯絡 Contact

平行寫作|及時評論
PARALLEL WRITING
Timely reviews

氣色之間  文︰黃庭熾

2/9/2019

0 Comments

 
Picture
Picture
以古印度為時代背景寫下《流浪者之歌》而奠定名聲的德語作家赫塞(Hermann Hesse),和藉由法國製作人投資才聞名世界的波蘭電影導演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劇作家方出生,老詩人業已完成了他的扛鼎之作──素昧平生的兩人到底有何連結?命題──奇士勞斯基是這麼說的:「我拍過的電影,從第一部到最近的幾部,每一部都在講一群找不到自己方向、不曉得該如何生活、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人——一些迫切在尋找的人們,他們企圖尋找一些最基本的答案,像是: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為人的方向、生活、處世──赫塞通過文學將他觀察到的過程和結果娓娓道來,而奇士勞斯基則透過電影詰問他能接觸到的每一位觀眾,只要你隨着他倆提供的線索深入探索他倆思索的答案──幾乎導向同一個結果──他倆關注的事務高度相似,我猜這也是Lai Keng 的人文關懷。

她說:「我推薦Hesse 的《流浪者之歌》,它講述主角在追求自我及存在意義的旅程中所遇到的人、事、物及其生命的種種改變,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書。我推薦Kieślowski 的《藍白紅三部曲》系列電影,關於人與
人之間的關係、人性與愛,是套發人深省的經典之作。」氣息之間,少不了人與人、我與你。

赫塞出生於德國,奇士勞斯基始終關注波蘭,Lai Keng 也前往歐洲,留學荷蘭。「在這裡剛生活了一年。荷蘭是個多元開放的國家,包容性很強。我個人很喜歡荷式的設計,前衛、有創意而且實用性強。生活在這裡對我最大的影響,我認為是:我在這裡看到的許多新奇有趣的事物、音樂會、藝術展覽……這給我許多想法與靈感;同時,對照自身文化的差異,引起了許多反思──我希望自己的作品除了有創意之外更能引起觀眾的深刻思考。」這思考將引導觀眾向往何方?「承載靈魂的肉體將自己帶往人群當中。」Lai Keng 的作品輕盈若只有21 克的靈魂,沉重如積澱下龐然的肉身,其離不開「人」恍惚計無返顧。

更願意養貓。不由於欣賞主子「矜」常對你愛理不理,「因為牠個性、獨立同時又需要人類的關愛。」微察於牠同「人」的紐帶、牽絆,一如帶給我們的《氣息之間》也「人氣」滿滿:「這次發表的4首作品主要圍繞着自我探索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透過聲音及肢體語言去表達各種氣場、情緒及個人的想法。當聲音不夠用來傳達作品的創作意念時,我嘗試將概念相近的作品以劇場的形式串連在一起演出──加入裝置、燈光等舞台技術──使觀眾能有更豐富的感官體驗。」那我可能看見甚麼?

她說:「鏡子和模糊的表情── 4個表演者照在鏡子裡的4種不同的表情,做疊置產生的模擬效果……四種沉思的表情。」人的四種不同的表情,Lai Keng 的四種不同的表情,我們的四種不同的表情……前往音樂與實驗之間,如墜月台與月球的縫隙之中,與澳門作曲家Lam Lai Keng 喜相逢。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Author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No need to be fancy, just an overview.

    Archives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Categories

    All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