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K Festival
Menu

平行寫作|及時評論
PARALLEL WRITING
Timely reviews

Artificial Loneliness   文︰黃庭熾

2/9/2019

0 Comments

 
Picture
Picture
*上海場演出劇照 / 攝影︰祝琳
「這是一個哈薩克的13歲訓鷹姑娘──看着她和鷹的狀態就可以感覺到她和鷹那種親密的連接,人和動物是一樣的,我們有很多共通的地方。」鏡子和我說:「我很喜歡動物,現在養了一隻金毛叫卡卡。如果可以養任何動物我大概會養一隻巨大無比的鷹。原因嘛,一個是我很喜歡鷹這種動物,充滿力量,非常自由,可以在天空中翱翔,幾乎可以去任何地方,一隻非常大的鷹可以帶着我飛,我很想有飛翔的能力,經常會夢到飛,騎着鷹到處飛的感覺一定很不錯。」

雖然素昧平生,我已經覺得鏡子是個很有想像力的人,而且是能藉着語文帶你曲徑通幽;她說非常大的鷹可以帶着她飛翔,我有種感覺,她馴養的就是那份摸不着想像力,形體語言和文字語言就是兩隻碩大的翅膀,不僅帶她的心飛向自由,還能挾帶與她相遇的人飽覽原野風光。鏡子接着說:「另一個原因是追尋自己的根,我是來自內蒙古的漢族人,生活方式幾乎完全是漢族式的,然而在檢測DNA的時候發現自己的確有蒙古血統,然後我媽媽跟我講我姥爺的姥爺是俄羅斯來的蒙古族,但是現在我們生活在城市裡沒有任何傳統留存下來。過去人們在草原上是會養鷹來打獵用的,然而現在真正的訓鷹師已經很少了,我們與大自然與動物的親密度越來越小。在我身體裡的一部分還是想回到自然裡去生活,我覺得這是根植在我血液裡的一部分,很喜歡自由寬廣的東西。」聽鏡子敘說自己的身世,我忽然想到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它的內省智慧──可顯淺地理解為易於發現個人的思維與感受,樂於檢視慾望及目標,還有自己的情緒波動、情感狀態……內省的魄力不只是個人進行創作的養份,也是創作者──人類異於其他動物的獨特魅力。

「最近我男朋友突然拿出這個紙條,我才想起來,啊原來想要做獨角戲的想法有這麼久了,現在真的在做了,有種很神奇的感覺。」鏡子繼續說:「創作這個表演一個是和我自己的經歷相關。17年1月我畢業回國,工作過程中經歷了幾次在工作方式、創作思維等方面的碰撞,當時有很強烈的自己的想法不被理解的孤獨感,萌生了想要做一個有關『Solitude』的表演。之後就開始收集創作資料、看書、採訪周圍的朋友、做了『孤獨的反面』表演工作坊等。當時和男朋友半開玩笑的寫下了一張紙條,記錄下來在2017年10月16號的時候我說我要做一個獨角戲,他要投資。」就好像樹有花有果還有脈絡,每一刻都是新的交匯點,相逢的人攜帶着各自的過去,如同拖着或長或短的影子──因此當代表演《Artificial Loneliness》(人造孤獨)不單會在BOK Festival 2019 中與澳門朋友見面,亦於八月尾聲在上海的老場坊微劇場進行展演──從蘊孕到面世一別經年,它還搭上哪些契機呢?

「很巧的在18年夏天,認識了智泉,他看了我表演的一個作品,說很喜歡我表演的質感,在19年4月的時候很意外也很榮幸的接到他的邀請,為這屆主題有關身份的Bok Festival做一個表演。兩個想法一碰撞,就有了『Artificial Loneliness』一個獨自在外太空漂流的人,探討在極端孤獨的環境中,脫離了社會的情境下,人還剩下什麼。」換言之,演出要呈現或曰探討的即是人類的本質,一個古老的命題與前輩思想巨人林立的高牆──如20世紀中流傳非常廣泛的存在主義思潮。「表演本身其實吸入了存在主義中一派『存在先於本質』的理念。薩特的主要著作《存在與虛無》好厚不太容易看的進去,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從這本書開始,內容來自於薩特的一次演講,目的是解答當時人們對於存在主義普遍存在的誤解和質疑,雖然這本書的出版讓他後來很後悔,但是總體上講,可以讓大家很快的對存在主義的理念有一個大致的瞭解。」這本書指的同為著名法國哲學家薩特(Jean-Paul Sartre)的作品《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創作者蘊孕作品大多來自於生活和反思,從留學英國到回北京草創戲劇工作室的鏡子,認為哪個地方的體驗對促成表演《Artificial Loneliness》有最大的幫襯呢?「我會選上海,這裡每天都有爆炸量的資訊給你。在創作這個戲的初期,我人在上海,每天看很多展覽和演出,有時候光展覽一天可以看8個,也不斷會認識有趣的人,和他們聊天,和朋友見面聊各自創作的新想法。在這段時間,《Artificial Loneliness》的骨架很快就形成了,因為上海這個神奇的地方,為這個戲的創作帶來了很多靈感。」我們都知道上海是個大城市,即沒有到過上海的人大抵都同意它的「神奇」,而鏡子認為上海神奇的點在哪?「在黃浦江兩岸有很多展覽館,有一次看完一邊的展覽,騎着自行車在江邊逛,想找一個辦法到對岸去,偶然發現自行車是可以上渡輪的,於是激動的第一次推着自行車乘了渡輪,和我一起乘渡輪的有推着孩子的一家三口,和一群推着電動車的工人,這對他們來說就是生活常態;還有一天晚上朋友帶我去了一個專門賣啤酒的店,那家店面非常小,滿牆嵌着冰櫃,裡面放着各種各樣的啤酒,我一個不喝酒的人都忍不住想買一個,付完錢之後沒地兒呆,所有人都跑到店門口的馬路邊上,坐着的,站着的,聚堆的,邊喝酒邊聊天很是熱鬧,再一看離這家啤酒店不遠還有一家賣奶茶的店,非常之冷清,一個客人都沒有,然而也會一直開到半夜。這些在上海生活的經歷也化為表演素材的一部分。有趣的地球生活常態畫面和太空裡獨自生活的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人們對太空總是充滿了無窮的想像,因為宇宙的確無垠,讓人不至於被有限的居住空間限制了抱負,BOK Festival 2019 亦以「小心月台與月球之間空隙」為題;宇宙──成了諸多偉大作品的沃土。「是在創作過程中我們其中的兩位主創聯合創作田雨鶴和文學創作陳效都分別和我提到的片子,我也推薦給大家吧!最後那一段升天般的音樂還在排練的時候被反復播放以刺激肢體表演靈感。電影開頭展現初始智慧對於世界和自己逐漸瞭解的過程,和我們表演中展現人逐漸形成對自己認識的概念很類似。另外很明顯的,還有它的科幻元素和人工智慧。」這片子即是今天已經五十一歲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科學作家Dennis Overbye評論它:「這部電影突破了當時的許多慣例,比如它沒有那種告訴你應當有什麼的感受和想法的情音樂。《2001》讓你獨自一人置身太空,只與自己的思想為伴。」天體透過宇宙得以連結,我們也透過日新月異的作品體驗到別人的想法與生活在他方的想像。《Artificial Loneliness》選擇將觀眾上載去到宇宙空間,所以,你可能看到演出將會像……「一個半透明的大氣球」,意在攜帶乘客「到一個霧氣彌散的空的空間,那裡除了自己別無他人」──去感受那「眩暈的宇宙,彩色的光,渾身塗白的在石頭上的人,生長的植物,地球行色匆匆的人,葬禮的部分水淋過人體露出肉色,簾子遇水融化,特雷門琴人工智慧聲音」……我們將通過一段不穩定的氣流,請繫好你的安全帶!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Author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No need to be fancy, just an overview.

    Archives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Categories

    All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 主頁 Home
  • BOK Movement
    • ▶︎ 誰倒了這片土地 Falling from the land
    • ▶︎ Time and Toys
    • ▶︎ 半離體 Streaming Steam
    • ▶︎ CHINAME (中文名)
    • ▶︎ Artificial Loneliness
    • ▶︎ 紙慧 Orig.ami
    • ▶︎ 氣色之間 Between the Winds
  • M Mode 24 望德堂社區自定義
  • BOK Plus
  • 票務|Ticketing
  • 平行寫作 | PARALLEL WRITING
  • 熱火青年|Volunteers
  • 聯絡 Contact
  • 主頁 Home
  • BOK Movement
    • ▶︎ 誰倒了這片土地 Falling from the land
    • ▶︎ Time and Toys
    • ▶︎ 半離體 Streaming Steam
    • ▶︎ CHINAME (中文名)
    • ▶︎ Artificial Loneliness
    • ▶︎ 紙慧 Orig.ami
    • ▶︎ 氣色之間 Between the Winds
  • M Mode 24 望德堂社區自定義
  • BOK Plus
  • 票務|Ticketing
  • 平行寫作 | PARALLEL WRITING
  • 熱火青年|Volunteers
  • 聯絡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