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K FESTIVAL
  • 主頁 Home
  • M Mode
    • Timeline
  • BOK MOVEMENT
    • 莫莫無日 | There is no day as usual
    • After party
    • 漾——24個關係 | Mirror-24 relationships
    • bpM: 詩 | Poetry
    • 人間機器 | Déjà vu
    • 眼眶 | Or Bit
  • 過往記錄 History
    • 2019 >
      • BOK Movement >
        • ▶︎ 誰倒了這片土地 Falling from the land
        • ▶︎ Time and Toys
        • ▶︎ 半離體 Streaming Steam
        • ▶︎ CHINAME (中文名)
        • ▶︎ Artificial Loneliness
        • ▶︎ 紙慧 Orig.ami
        • ▶︎ 氣色之間 Between the Winds
      • M Mode 24 望德堂社區自定義
      • BOK Plus
      • 票務|Ticketing
      • 平行寫作 | PARALLEL WRITING
    • 2017
    • 2016 >
      • 節目一覽 Programmes >
        • 非常一搏 Give it a Shot
        • 紅 Red
        • 日落是我對你的感覺 Amsterdam Études
        • 愛比資本更冷-Deconstructed
      • 延伸活動 Festival Plus >
        • BOK Club
        • 放映會 Screenings
        • 工作坊 Workshop
        • 平行寫作 PARALLEL WRITING
      • 場地 Venues
      • 票務 Ticketing
    • 2015 >
      • About >
        • Organisers
      • Programme
      • BOK Club
      • Theatre
      • Ticketing
    • 2014
    • 2013
  • 聯絡 Contact
  • 主頁 Home
  • M Mode
    • Timeline
  • BOK MOVEMENT
    • 莫莫無日 | There is no day as usual
    • After party
    • 漾——24個關係 | Mirror-24 relationships
    • bpM: 詩 | Poetry
    • 人間機器 | Déjà vu
    • 眼眶 | Or Bit
  • 過往記錄 History
    • 2019 >
      • BOK Movement >
        • ▶︎ 誰倒了這片土地 Falling from the land
        • ▶︎ Time and Toys
        • ▶︎ 半離體 Streaming Steam
        • ▶︎ CHINAME (中文名)
        • ▶︎ Artificial Loneliness
        • ▶︎ 紙慧 Orig.ami
        • ▶︎ 氣色之間 Between the Winds
      • M Mode 24 望德堂社區自定義
      • BOK Plus
      • 票務|Ticketing
      • 平行寫作 | PARALLEL WRITING
    • 2017
    • 2016 >
      • 節目一覽 Programmes >
        • 非常一搏 Give it a Shot
        • 紅 Red
        • 日落是我對你的感覺 Amsterdam Études
        • 愛比資本更冷-Deconstructed
      • 延伸活動 Festival Plus >
        • BOK Club
        • 放映會 Screenings
        • 工作坊 Workshop
        • 平行寫作 PARALLEL WRITING
      • 場地 Venues
      • 票務 Ticketing
    • 2015 >
      • About >
        • Organisers
      • Programme
      • BOK Club
      • Theatre
      • Ticketing
    • 2014
    • 2013
  • 聯絡 Contact

平行寫作|及時評論
PARALLEL WRITING
Timely reviews

CHINAME  文︰黃庭熾

2/9/2019

0 Comments

 
Picture
Picture
​我們還需要身份嗎?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無數人想要整容成為韓國最受歡迎的整容指標榜首,人們的獨特性只是大數據有待分類的其中一條,待人臉辨識技術普及到街道──個人可辨識的身份仍那麼值得驕傲嗎、又
或者只是另一種的全裸散步?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的鄉愁應該指向大好河山還是虛擬實境中的社群網絡──幾乎每一個落地的答案都有迥異的例子去反駁;這注定是一個僅供探索而無法概全地代言的探討。

如果這個費解的問題正是創作的核心,那作品的X射線影像圖看起來會像甚麼?子涵說:「我們訪問了逾120人,如果說畫面沒有看素材和真的去剪我真的記不住,而且也會根據相互之間的畫面關係和節奏感來判斷。」小珂說:「一個圓桌。」理還亂同時也極其簡單。為甚麼想要做《CHINAME》這樣的創作?「在世界不同角落遊走,發現一個基本的問題,也許也是一個終極的問題,始終迎面襲來,who am I? 基於我們創作的方式,就自然而然的開始這個項目。」小珂說:「人們喜歡在自己熟悉的認知中生活,創作,對話,思考。而忽略了反思,提問,與懷疑。那我們就嘗試做些可以進入這個channel的事情吧。」方向立兮方法呢?「我們的創作方法是會花相對長的時間做調研,所以所到之處都在做field research 所以都會和我們的創作有關。」就像一本厚厚的書,一方面來自前人的種樹:「書有很多,可以考慮看下朱大可的《華夏上古神系(上下)》、王飛淩的《中國秩序》、岩崎育夫的《從東南亞到東協》、鄭永年的《中國的知識重建》、張吉安的《鄉音考古》……」

另一方面繼續走下去,與活生生的「材料」──甚至藝術家自己談話,蒐集言行與答案。

這注定是趟苦旅──觀眾只能隨之步行,「帶手電筒和水,至於觀眾去哪,我們並沒打算帶他們去哪裡,他們可能走的比我們更快。」小珂說。為甚麼不選擇留在舒適的家裡,到視頻網站上下載便利的罐頭認同呢?子涵曾經答我:「貓。現在就養了6隻。天然喜歡,無特殊理由。」大抵根相同的出發點──我們的個性使然,所以甘願上太空創作、折返人間看演出。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Author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No need to be fancy, just an overview.

    Archives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Categories

    All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