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
板眼、腳眼、泉眼、天眼、死心眼。 眼為看器,亦為關節之處、根源、焦點、孔洞、幽暗中閃爍的活物,既實,且虛。 中國人認為眼傳神,直達關鍵所在。眼有炯、電、火、波,亦有媚、惑、渙、濁。眼亮如炬,卻又深邃如黑洞。人說它是窺看靈魂的窗口,卻從未保證能辨出靈魂的本相。眼依然神秘,叫人又敬又畏。 靈魂的出口,危險的入口。眼球本身,足已讓人執迷。 上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歐洲誕生了超現實主義,一群藝術家與思想家進探夢境、潛意識、想像力、非理性等,排列組合種種真實和虛幻,色彩溢瀉,曲線肥潤,作品裏盡是慾望和衝力。眼,則被超現實主義者狂熱崇拜,同時又被徹底摧毀。 達利把偌大的眼懸浮在廣袤的地平上,天色陰暗不祥,眼是獨立詭秘的生命體。馬格列特把眼白畫成藍天白雲,眼珠是漆黑圓球。布紐爾夢見雲把月割成兩半,於是與達利合拍《安達魯之犬》,一開首便用刀片把女人的眼球割開,瞬間綻出透明膠狀物質。 撕割的快感,以及球體爆裂的快感,每個人都體驗過。 巴塔耶談眼,第一句便是cannibal delicacy,食人族的精緻美點。接下來說道:「文明人對恐怖有種無法解釋的敏銳,人其中一種最成熟、最明顯的恐怖是對昆蟲的恐懼,而令人意外的是,還有對眼的恐懼。「誘惑」是唯一能評價眼的詞,人和動物身上沒有比眼更吸引的東西了。但極度的誘惑大概就在恐怖的邊緣。」 可能,眼從未象徵理性之光,而是潛意識的臨界,痛、笑聲、傷痛歷史、恐怖的出口。 彎曲得誇張的卷睫毛之下,眼瞼露出凸出的眼珠。脫下比喻,挖開雙目後,眼是灰白色的球,軟軟的,如巴塔耶在《眼睛的故事》中所說,是水煮熟的雞蛋,剝去了外殻。 在潘慧君的作品裏,我總看見一隻又一隻黑黑的眼。
1 Comment
|
AuthorChi, Georgia, Archives
June 2016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