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不知道該總結些什麼。正如文字、音樂、影像、裝罝是某種載體,創作人和作者也只是一個傳達者,情感或意念就在那裡,不來不去,默然,等候被閱讀。觀眾進場那一刻,作品已經屬於他們,自由去感知、定義或豐富。
這次,我們不過把「那一刻」提前罷了。
1 Comment
喬:你好,我是喬亞,之前跟你提過,希望以中介物來呈現作品當下的發展,或在作品發展過程當中所進行的實驗。
彭:好的。 喬:首先第一個問題,你會怎樣定義「中介物」? 彭:你是想問,在我的作品裡我認為的中介物是什麼?還是想問,我認為中介物的概念是什麼? 喬:是後者。 彭:我認為中介物是一種聯繫,一種催化劑。 喬:那你會選擇什麼作為中介物來形容你當下作品的狀態?(任何有形或無形的東西都可以)為什麼選擇這個東西? 彭:我用「變化」來形容當下的狀態。我認為這是我的作品有趣的地方。 喬:有趣在哪裡? 彭:作品不到最後一刻都不算真正完成吧,甚至可以說,每位觀眾面對作品做出的反應和感受都不一樣,那麼,作品實際上一直是處於一個變化之中。當然,變化也包括我在跟自己對話過程中,最終選擇怎樣的方式去呈現 喬:我記得你在回答「變化」這個關鍵詞時提到常態和不變,這與你選擇「變化」作為中介物有關嗎? 彭:這跟剛才的問題其實可以一起回答。變化就是一種常態,存在於每一刻。 喬:你在這個作品當中有沒有嘗試突破以往的一些限制? 彭:這一次更多的將現場交給了觀眾;此次想要談及的話題比較細微,這就對觀眾有了更多的要求,這種未知讓我有點緊張也有點期待。 喬:你對這個作品有什麼期望?或者你有希望受眾接收到什麼訊息嗎? 彭:希望將會遇到的難題都能迎刃而解吧。希望觀眾能用心進入作品,面對作品,感受作品。 喬:什麼困難? 彭:如何更好地將我的想法、感受,更精準的傳達給觀眾。 喬:我注意到你的回答顯示你非常重視觀眾的反饋,無論反饋好壞,會對你或你的作品產生影響嗎? 彭:我想不僅僅是反饋,而是我在意他們的體驗,是否能感受到我所傳達的感受。這跟孤獨有關,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孤獨存在於這個世界,我們永遠無法真正感受到彼此的世界,就像是哪怕我們喝着同一杯水,所感受到的也是不同的,對溫度、質感等等,每個人都是最獨特的,是那麼的不同的。我借藝術的表達,試圖找到一個最適合的、最準確的方式盡量傳達我的觀點,對這個世界的感受。我期待與觀眾相遇的那一刻,雖然就算真的到來我們也不一定能知道,就像不同時空的連接點吧,然後觀眾所傳達給我的也是我感興趣的。 說到這裡,想起《星際穿越》(註:港譯《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裡的一個畫面,父親和女兒在不同的時空緯度裡,最後他們還是找到了溝通的方式,一種非日常的表述,最終也達到了理解和溝通。所以有時候覺得今生能接觸到藝術是幸運的,哈哈感性了。 喬:相對其他創作者,你的作品準備工夫似乎比較簡單,為什麼呢?你是希望表現「less is more」的意思嗎? 彭:首先,我不認為我的作品的準備工夫比較簡單;另外,我享受在完成一件作品時的加和減的過程,這一切都是為了上面所提及的,如何更精準的將我的想法傳達給我的觀眾。我的作品跟我個人及生活經驗常常呈現一種對話的狀態,沒有特別表現「less is more」的意思,只是希望找到更適合的方式。 喬:這次「劇場搏劇場」分別有來自韓國,深圳,廣州和本地的創作者,你希望作品之間有什麼樣的交流? 彭:我喜歡見到不同的人,像等待遠方的吟遊詩人帶來新的故事,像試用裝的人生,在我看來是有趣的。關於交流這件事,我想要先相交了才知道流不流得動啊,哈哈,很期待與大家的碰面。 Chi:春園你好,我是Chi。首先想知道,關於作品的中介物,你有頭緒了嗎?
林:中介物是指? Chi:可以幫助觀眾瞭解你作品的某東西,可能是一個蘋果、或一張照片、或一隻錶、或某物。或者可以這樣理解中介物:你會把你的作品比喻為什麼? 林:一縷煙。 林:意識流,可聚可散,形態多變。 Chi:這是對「一縷煙」的描述嗎? 林:對作品的。 Chi:作品完成時就變成「千絲萬縷」的意思? 林:不是,只是或許。 Chi:請多點描述「一縷煙」予你的意義/感覺。除了是你作品的中介物外,對你來說,一縷煙還包含了哪些意義/感覺? 林:一縷煙:肉眼可見的一種輕物質,可乘風直上,隨向流動,可載氣味溫度。 林:濕度較大則化為水,溫度過高則化為氣。 Chi:「一縷煙」在你的描述中充滿變化;在回答關鍵詞的時候,你對變化的描述是「無常,永恆宇宙定律」。「一縷煙」和「無常,永恆宇宙定律」,對你來說的同異或差異點是什麼?或者是同一個意念的不同表述? 林:此二者的共同點就是:「變化無常」。 Chi:「無常」在你的描述裡占了一定份量的著墨,請多說一點「無常」於你或你作品的體會。 林:無常於我作品的關係,亦是即興相對而言。變與辯,問答之間,因人而異,因地制宜,說明構建一個完整現場的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 Chi:請多談一點信仰於你或他人體會「一縷煙」、「無常」的影響。 林:信仰這個詞已經被當今社會附加了諸多複雜層面釋義,在我思索中的信仰將是一個全概念,既是全宇宙概念,沒有邊界,沒有定義,虛空浮游,而作為一縷煙似的我,渴望全然打開,探知覺醒,回歸自然,無拘無束,呼吸之間,練已還虛。 林:無常亦可視為時間的歷程,而且是恒常的相對論。 Chi:謝謝回答。訪問進入尾聲了,最後,可以提供符合你對「一縷煙」描述的某物或圖片或照片嗎? 林:能用聲線來傳達嗎? Chi:我想可以的。不過能以mp3檔案發到我信箱嗎? 林:可以。 陸 正
喬:關於你的作品《黑白人生》,如果要選一個「中介物」來呈現你當下作品的狀態或發展,那會是什麼? 陸:我真沒想過這個問題。你說的是用一個詞還是……? 喬:你可以隨便選擇,其實我們沒有對這個「中介物」作任何定義,你可以選任何一個「事」或「物」。 陸:嗯,我覺得可能就是時間和空間吧。因為我們(註:陸正與另一位創作者阿白)不在同一個城市,阿白和他的演員在瀋陽,我在深圳,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現在就開始排練,他的劇本還沒有最終的完稿,還在修改當中,我現在也沒有完全把音樂做好給他。我們不處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空間,所以這個創作有很多麻煩,但同時也很有趣。 喬:有趣在哪? 陸:我覺得這種方式很有趣。在今天,我們不再用傳統的方式來創作、來交流了,有很多新鮮的東西進來,比如說網絡,對嗎?網絡是最大的一個改變。那我們可以通過網絡這個媒介來做溝通。我們各自有新的想法,就在虛擬的空間裡面碰撞,我再綜合去修改去調整,最後是否能夠把我們想要的東西百分之九十、百分之百甚至更多地呈現出來,這是個期待,這是個有趣的地方。 喬:萬一不能呢?你能接受你的作品有缺失嗎? 陸:我覺得有缺失是正常的,尤其在這種小劇場裡。因為我們是屬於實驗性的,這種表演的不完美也是一部份吧。但我指的不完美不是那種大面積的事物,就是小瑕疵。我和阿白合作經驗很豐富了,我們是在一定的基礎上做事情,比如他給我唸幾段詞,我馬上就知道,我馬上就理解了,因為我們在同一語境裡面溝通合作,這就是為什麼不處於同一時空裡能夠創作,我們很有信心的一個原因。 喬:你在創作上還有遇到其他困難嗎?除了你們時間和空間不能好好配合之外? 陸:我想在視覺這部分,能給到更多的提升,能讓我們完成更多完成不了的事情,能讓這次表演更豐富。但我們預算有限,沒辦法請更多的人,這樣的話我就得自己做影像,可是我最重要的創作部分是聲音和音樂,不是影像,而且在現場時我很難同時控制兩方面。我們只有4、5天時間排練,那我只能選一個折衷的方式,一個靠默契,另一個靠我很多東西做好了,他(阿白)在我框架裡去做,這比較安全和高效率。但也不是說東西全做好了,聲音上有很多空白部分,我會留在現場去做。這台劇雖然由大陸的藝術家創作,但在澳門表演,我希望與這個城市產生一定的關連,所以我來澳門有時間會走一走,找一些我感興趣的聲音,採集一下,拍一下澳門這城市的印象,應用到創作上來。而且我希望在現場保留一小部分給大家作即興發揮,我們也很期待做這件事。 喬:為什麼想用「二元論」和「詩歌」這些概念來寫作? 陸正:詩歌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情結。二元論的話……這是編劇阿白選的關鍵詞,其實也就是在時間與空間裡面去講述這個故事,做一些表達。 喬:好,我想差不多了,謝謝你。 中介物
「裝置現場」系列當中,有四份作品都是全新創作,因此除了關鍵詞之外,我們還希望邀請有關創作人針對「中介物」發展另一次的可能。 由於各種限制,這次訪談或面對面,或通過即時聊天軟件進行,想來,正好呼應了「中介物」一詞之涵意。人情世事越趨複雜的今天,我們在有智慧的裝置和登台表演的人們中間來往,克難完成對作品可能性的追尋。 以下是對採訪資料的整理。 杜國康 Chi:請問你這幅中介物照片的名字是? 杜:這次《鏡像城市》的中介物是藝術家吳季璁的裝置藝術作品《水晶城市》。 Chi:請問你是從哪裡知道它的? 杜:是我一次參觀高雄美術館《他者‧距離》展覽所遇到的。 Chi:請你對這幅照片(中介物)進行描述。 杜:《水晶城市》是一個流動的光影裝置,直立於牆面的塑膠盒在光影下變成透明的建築物,隨著光影的流動,形成晶瑩剔透的城市。 Chi:請描述它(中介物)和你作品的關係。 杜:這一件作品讓我思考人與城市的關係,我們生活的城市是真實而有重量的,透明的城市是虛構的,但我們在現代的生活中,早已是虛與實並存,密不可分。而同時我亦提出質問,當在一個虛實早已融合的城市中,「我」又在哪兒呢?就好像這個城市有另外一面,一個鏡像的城市,也是這個作品嘗試去探討的。 杜國康的中介物: (《水晶城市》作者吳季璁) 從幾位創作人的回覆中,可以目睹幾種不同的傾向性:有人回應了自己的關鍵詞,亦對別人的關鍵詞甚有看法;有人挑選關鍵詞逐一回答,有人則把三個詞組織成一個意念。放進表格裡細看,錯雜的答覆不意竟形成一種排列之美。這裡我們不再作蛇足地補充說明,卻也想指出:為什麼牽動他或她的是這個(詞),而不是那個?關鍵詞十五取三,為什麼是這三,而不是其它十二?連創作人的留白都會說話。
錯雜文章中的表格,是我們為「裝置現場」而設的「裝置」。裝置無語,卻讓人浮想聯翩。 首先得交代一下我們的討論過程。
|
AuthorChi, Georgia, Archives
June 2016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