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K FESTIVAL
  • 首面 Home
  • 非常一搏 Give it a Shot
    • 一念.須臾 In a Moment
    • NOCTURNAL
    • WALKER
    • 平行寫作 | PARALLEL WRITING
  • 新書 New Publishing "What's BOK ?"
  • 過往記錄 History
    • 2021 >
      • BOK MOVEMENT >
        • 莫莫無日 | There is no day as usual
        • After party
        • 漾——24個關係 | Mirror-24 relationships
        • bpM: 詩 | Poetry
        • 人間機器 | Déjà vu
        • 眼眶 | Or Bit
      • M Mode >
        • Timeline
    • 2019 >
      • BOK Movement >
        • ▶︎ 誰倒了這片土地 Falling from the land
        • ▶︎ Time and Toys
        • ▶︎ 半離體 Streaming Steam
        • ▶︎ CHINAME (中文名)
        • ▶︎ Artificial Loneliness
        • ▶︎ 紙慧 Orig.ami
        • ▶︎ 氣色之間 Between the Winds
      • M Mode 24 望德堂社區自定義
      • BOK Plus
      • 票務|Ticketing
      • 平行寫作 | PARALLEL WRITING
    • 2017
    • 2016 >
      • 節目一覽 Programmes >
        • 非常一搏 Give it a Shot
        • 紅 Red
        • 日落是我對你的感覺 Amsterdam Études
        • 愛比資本更冷-Deconstructed
      • 延伸活動 Festival Plus >
        • BOK Club
        • 放映會 Screenings
        • 工作坊 Workshop
        • 平行寫作 PARALLEL WRITING
      • 場地 Venues
      • 票務 Ticketing
    • 2015 >
      • About >
        • Organisers
      • Programme
      • BOK Club
      • Theatre
      • Ticketing
    • 2014
    • 2013
  • 聯絡 Contact
  • 首面 Home
  • 非常一搏 Give it a Shot
    • 一念.須臾 In a Moment
    • NOCTURNAL
    • WALKER
    • 平行寫作 | PARALLEL WRITING
  • 新書 New Publishing "What's BOK ?"
  • 過往記錄 History
    • 2021 >
      • BOK MOVEMENT >
        • 莫莫無日 | There is no day as usual
        • After party
        • 漾——24個關係 | Mirror-24 relationships
        • bpM: 詩 | Poetry
        • 人間機器 | Déjà vu
        • 眼眶 | Or Bit
      • M Mode >
        • Timeline
    • 2019 >
      • BOK Movement >
        • ▶︎ 誰倒了這片土地 Falling from the land
        • ▶︎ Time and Toys
        • ▶︎ 半離體 Streaming Steam
        • ▶︎ CHINAME (中文名)
        • ▶︎ Artificial Loneliness
        • ▶︎ 紙慧 Orig.ami
        • ▶︎ 氣色之間 Between the Winds
      • M Mode 24 望德堂社區自定義
      • BOK Plus
      • 票務|Ticketing
      • 平行寫作 | PARALLEL WRITING
    • 2017
    • 2016 >
      • 節目一覽 Programmes >
        • 非常一搏 Give it a Shot
        • 紅 Red
        • 日落是我對你的感覺 Amsterdam Études
        • 愛比資本更冷-Deconstructed
      • 延伸活動 Festival Plus >
        • BOK Club
        • 放映會 Screenings
        • 工作坊 Workshop
        • 平行寫作 PARALLEL WRITING
      • 場地 Venues
      • 票務 Ticketing
    • 2015 >
      • About >
        • Organisers
      • Programme
      • BOK Club
      • Theatre
      • Ticketing
    • 2014
    • 2013
  • 聯絡 Contact
What’s BOK?
身體、聲音、觀念下的劇場實驗
Theatre experiments in body, sound, and concept.
出版及發行:自家劇場©2023
2013年「劇場搏劇場」掛着一個「搏」字誕生 — — 接駁、拼搏、放手一搏!在符合澳門語境,又帶點不屈不撓的劇場人態度下,慢慢走過了十年。
​
十年之際,我們以 " What's BOK?" 一書,讓策展人、項目統籌、曾參節的創作人、志願者、劇場文字工作者,向大家重新介紹 BOK。本書不旨在一一重溫過往,而是借此機會,通過訪問及對話,梳理不斷地發展和變革的理念,以及各種重要事件的紀錄,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澳門劇場發展的其中一個面貌。

What's BOK? 
​
身體、聲音、觀念下的劇場實驗
現 已 有 售
定價:澳門幣130元/港幣130元/台幣500元
**限定版封面同步發售
線 上 購 買
實體店購買
-推 介 語-
世界的改變往往來自小眾的發想,這本書看的不單止是BOK, 更是它背後的思潮起伏。
大  鳥
​文化節慶資深策劃人 澳門
書中如此單純、熱情與真切的內容,令我憶起在臺灣從事獨立藝術節策展的那段美好。
高翊愷
​
聚思製造端 Thinkers' Studio 總監  臺灣
搏,給澳門帶來的是波,一種去撩動平靜外表的波,也擴充了這塊土地與外界新的聯繫。
小  珂
當代劇場藝術家 上海
劇搏——不僅是同代交流,也是橫跨時間軸的交流與實驗。參與其中找到喜愛劇場的精神,一種「搏」的精神。
陳焯威  劇場導演 香港


-目   錄-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序:搏劇場,讓我們看見了什麼?    
       譚智泉(搏劇場創辦人)


PART 1:策展篇
搏劇場,搏的是什麼?
尋找「做好一件事」的力量
M MODE 24:自己路牌自己造—--由下而上的社區馬拉松節慶
如何撐起一個節:由一團燃燒的熱火說起
歷年節目一覽

PART 2:美學篇
非常一搏 GIVE IT A SHOT:小說催化成的音樂與影像構作
平行寫作:書寫平行時空下劇場史
搏上實驗室 BOK LAB:用作品回應社會,回應自己的心
搏上實驗室 BOK LAB:音樂人的形式探索
BOK MOVEMENT:超越親密的觀演關係
及時評論: 從劇評走向體驗式書寫

跋:無形勝有形  談澳門劇場空間與劇場節    
​       黃詠思("What's BOK"主編)
雙 封 面 設 計      隨 你 選 擇
物質融合版(彩色)
​
Give it a Shot 限定版
(黑銀)
 
 design by Tun Ho

​design by ToDot Ltd.

《What’s BOK?身體、聲音、觀念下的劇場實驗》
​

統籌:譚智泉、梁嘉慧|編輯:黃詠思|採訪、文字:羅德慧、林碧珊|資料搜集及整理:蔡欣穎、梁嘉慧|校對、訪問攝影:林碧珊|圖片鳴謝(姓名按筆劃序):BOK、Johnny Tam、Kenny Ngai、NC Photography、Water Singers、李佩禎、森山路人、胡世昌​
出版及發行:自家劇場|書籍設計:何立騰|印刷:匯豐印務有限公司|資助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發展基金|版次:2022年12月初版

“ adventure for something meaningful ”
BOK Festival, 2023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